欢迎光临宁波津准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

188-9267-8507

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的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2024-06-05

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谱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包括:激发室、夹持组件和炬管,激发室具有容置腔,夹持组件包括支架和夹持件,支架设于容置腔内,支架与激发室固连,支架具有凹槽,夹持件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夹持件转动预定角度时,夹持件的另一端与支架上的磁石吸合或分离,且夹持件封闭或打开凹槽的槽口,炬管穿设凹槽,当夹持件与支架吸合时,夹持件夹紧炬管,支架上方设有引斗组合和收集盒,当炬管顶部碎裂时,炬管碎渣落入引斗组合内并滑落至收集盒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件与支架转动连接及磁石吸附为取放炬管提供了便利,通过设置引斗组合和收集盒,以便于收集清扫炬管碎渣,为取换炬管提供便利。

1717555925196757.jpg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包括一激发室,所述激发室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

一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支架和一夹持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激发室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具有一凹槽,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件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夹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吸合或分离,且所述夹持件封闭或打开所述凹槽的槽口;以及

一炬管,所述炬管穿设所述凹槽,当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支架吸合时,所述夹持件夹紧所述炬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还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磁石,所述夹持件的材质为磁性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一引斗组合和一收集盒,所述引斗组合包括一第一引斗和一第二引斗,所述第一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容置腔腔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第一引斗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引斗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第一引斗抵靠或分离,所述收集盒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收集盒具有一收集腔,所述引斗组合呈倾斜布置,且所述引斗组合的最低点与所述收集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斗和所述第二引斗靠近所述炬管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拼接孔和一第二拼接孔,当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第一引斗抵靠时,所述第一拼接孔和所述第二拼接孔拼接形成一环形孔,所述炬管穿设所述环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斗组合靠近所述收集盒的一端具有两间隔布置的定位片,所述收集盒置于两所述定位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进样系统,所述进样系统包括一软管、蠕动泵、一雾化器和一连接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待测样品,所述软管的另一端穿设所述蠕动泵并接入所述雾化器的进液口,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炬管和所述雾化器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炬管的一端设有一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一上夹和一下夹,所述上夹与所述下夹铰接,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之间设有扭簧,所述下夹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炬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当所述上夹夹持所述夹持部时,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炬管内预定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炬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若干个伸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高频感应圈,所述高频感应圈的两端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所述高频感应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炬管背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设高频感应线圈,所述引斗组合位于所述高频感应圈和所述支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防护圈,所述防护圈套设在所述炬管上,所述防护圈位于所述伸出端和所述引斗组合之间,所述防护圈的外圈表面缝合魔术贴母面,所述凹槽壁面粘接有魔术贴公面,当所述炬管穿设所述凹槽中,所述魔术贴母面与所述魔术贴公面贴合。


说明书

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谱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

背景技术

等离子光谱仪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是一种利用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实现对样品元素进行分析检测的机器,可用于检测液体样品中铍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质量检测中。

现有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炬管90和一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支架91和一夹持件92,所述支架91具有一V型槽,当所述炬管90置于所述V型槽内后,所述夹持件92的两端与所述支架91通过紧固件螺纹连接,且所述夹持件92夹紧所述炬管90,所述炬管90的顶部穿设高频感应圈93,所述炬管90的底部外接第一管路94、第二管路95和点火线96,雾化后的待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管路94进入所述炬管90内,外部电离后的氩气通过所述第二管路95进入所述炬管90,当所述高频感应圈93得电,所述高频感应圈93在所述炬管90套设所述高频感应圈93的区域内产生巨大热能和交变磁场,氩气在通过这一区域后被完全电离并形成等离子炬焰,当待测气体经过炬焰时,待测气体中的待测元素在矩焰中受热原子化,并激发出相应元素的发射谱线,通过对谱线的分析可对待测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炬管90的材质为石英,尽管石英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但由于所述高频感应圈93处的温度极高,所述炬管90的顶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高温破裂现象,当所述炬管90的顶部碎裂后,试验人员需要更换炬管,但是:由于所述夹持件92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架91螺纹连接,在拆换所述炬管90时,试验人员需要多次旋紧、松开紧固件,较为不便;另外,在松开紧固件之前,试验人员必须仔细清扫所述支架91上的炬管碎渣,避免在拆换所述炬管90的过程中被炬管碎渣割伤手指,给拆换炬管造成了不便;另外,由于所述炬管90和V型槽之间存在间隙,存在一部分炬管碎渣穿过间隙落入支架91下方的现象,进一步为清扫炬管碎渣制造了障碍。

因此提供一种夹持件与支架转动连接、便于收集和清扫炬管碎渣、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的需求是存在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包括一激发室、一夹持组件和一炬管,所述激发室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支架和一夹持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激发室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具有一凹槽,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件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夹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吸合或分离,且所述夹持件封闭或打开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炬管穿设所述凹槽,当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支架吸合时,所述夹持件夹紧所述炬管,在拆换炬管时,实验人员转动所述夹持件令所述夹持件打开所述凹槽的槽口,便可令所述夹持件不再阻挡置于所述炬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夹持件与支架螺纹连接,更便于拆换炬管。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中,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一引斗组合和一收集盒,所述引斗组合包括一第一引斗和一第二引斗,所述第一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容置腔腔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第一引斗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引斗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第一引斗抵靠或分离,所述收集盒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收集盒具有一收集腔,所述引斗组合呈倾斜布置,且所述引斗组合的最低点与所述收集腔连通,通过设置引斗组合和收集盒,当炬管顶部碎裂后,炬管碎渣自动落入所述引斗组合内并滑落至收集盒处,能快速收集清扫炬管碎渣,以便于拆换炬管。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包括一激发室,所述激发室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其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

一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支架和一夹持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激发室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具有一凹槽,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件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夹持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吸合或分离,且所述夹持件封闭或打开所述凹槽的槽口;以及

一炬管,所述炬管穿设所述凹槽,当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支架吸合时,所述夹持件夹紧所述炬管。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具有所述凹槽的一端还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磁石,所述夹持件的材质为磁性金属。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上方设有一引斗组合和一收集盒,所述引斗组合包括一第一引斗和一第二引斗,所述第一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容置腔腔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斗位于所述炬管背离所述第一引斗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引斗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第一引斗抵靠或分离,所述收集盒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收集盒具有一收集腔,所述引斗组合呈倾斜布置,且所述引斗组合的最低点与所述收集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斗和所述第二引斗靠近所述炬管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拼接孔和一第二拼接孔,当所述第二引斗与所述第一引斗抵靠时,所述第一拼接孔和所述第二拼接孔拼接形成一环形孔,所述炬管穿设所述环形孔。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斗组合靠近所述收集盒的一端具有两间隔布置的定位片,所述收集盒置于两所述定位片之间。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进样系统,所述进样系统包括一软管、蠕动泵、一雾化器和一连接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待测样品,所述软管的另一端穿设所述蠕动泵并接入所述雾化器的进液口,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炬管和所述雾化器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炬管的一端设有一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包括一上夹和一下夹,所述上夹与所述下夹铰接,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之间设有扭簧,所述下夹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炬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当所述上夹夹持所述夹持部时,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炬管内预定距离。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炬管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具有若干个伸出端。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高频感应圈,所述高频感应圈的两端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所述高频感应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炬管背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穿设高频感应线圈,所述引斗组合位于所述高频感应圈和所述支架之间。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防护圈,所述防护圈套设在所述炬管上,所述防护圈位于所述伸出端和所述引斗组合之间,所述防护圈的外圈表面缝合魔术贴母面,所述凹槽壁面粘接有魔术贴公面,当所述炬管穿设所述凹槽中,所述魔术贴母面与所述魔术贴公面贴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件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设有磁石和放置炬管的凹槽,当夹持件转动预定角度后,夹持件与支架上的磁石吸附并夹紧炬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夹持件与支架螺纹连接,在取放炬管时更为便捷;另外,支架上方设有引斗组合和收集盒,当炬管顶部碎裂时,炬管碎渣落入引斗组合内并滑落至收集盒内,以便于试验人员快速清扫炬管碎渣以取换炬管,为取放炬管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示了现有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部分结构的某一视角图;

图2图示了现有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图3图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示了图3的C处的局部发大图;

图5图示了夹持件和第二引斗均转动预定角度后的炬管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的某一视角图;

图7图示了炬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申请概述

由于高频感应圈处的温度极高,炬管的顶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高温破裂现象,当所述炬管的顶部碎裂后,试验人员需要更换炬管,但是:由于夹持件的两端均与支架螺纹连接,在拆换所述炬管时,试验人员需要多次旋紧、松开紧固件,较为不便;另外,在松开紧固件之前,试验人员必须仔细清扫所述支架上的炬管碎渣,避免在拆换所述炬管的过程中被炬管碎渣割伤手指,给拆换炬管造成了不便;另外,由于所述炬管和V型槽之间存在间隙,存在一部分炬管碎渣穿过间隙落入支架下方的现象,进一步为清扫炬管碎渣制造了障碍。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其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示意性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

参考图3至图7,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一激发室10、一夹持组件20和一炬管30,所述激发室10具有一带开口的容置腔101,所述容置腔101为容纳所述夹持组件20和所述炬管30提供了空间,通过所述夹持组件20夹持炬管30,所述炬管30呈圆柱形。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夹持组件20包括一支架201和一夹持件202,所述支架201设于所述容置腔101内,所述支架201的一端与所述激发室10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架201的另一端具有一凹槽201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炬管30呈圆柱形,所述凹槽2011被进一步实施为V型槽;所述夹持件202位于所述支架201具有所述凹槽2011的一端,所述夹持件20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201转动连接,所述夹持件202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夹持件20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201吸合或分离,且所述夹持件202封闭或打开所述凹槽2011的槽口。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炬管30穿设所述凹槽2011,当所述夹持件202与所述支架201吸合时,所述夹持件202夹紧所述炬管30,此时,所述炬管30的侧面分别与所述凹槽2011的槽面和所述夹持件202的壁面抵靠。

为实现所述夹持件202与所述支架201吸合,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支架201具有所述凹槽2011的一端还具有一安装槽2012,所述安装槽2012内设有一磁石,所述夹持件202的材质为如Q235的磁性金属。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令所述夹持件202与所述支架201转动连接,并通过磁石固定夹持件202,在拆换炬管30时,参照图4和图5,假定此时所述夹持件202与所述磁石贴合,试验人员仅需转动所述夹持件202,当所述夹持件202转动时,所述夹持件202与所述磁石分离,且所述夹持件202打开所述凹槽2011的槽口,试验人员便可进一步拆换所述炬管3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夹持件202与支架201螺纹连接,操作更为便捷,具有便于拆换炬管的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更换所述炬管30的原因多为所述炬管30在高温作用下局部破损,因此,在拆换炬管30前,试验人员需清扫炬管30破损后的碎渣,分布在所述支架201各处的炬管30碎渣为试验人员更换所述炬管30造成了不便。鉴于此,如图4所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引斗组合40和一收集盒401,通过所述引斗组合40汇集炬管30碎渣,炬管30碎渣在落入所述引斗组合40后自动滑落至所述收集盒401内,当试验人员发现所述炬管30破损后,只需倾倒所述收集盒401内的炬管30碎渣即可,避免了繁琐的清扫过程和被割伤的风险。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引斗组合40包括一第一引斗402和一第二引斗403,所述第一引斗402位于所述炬管30背离所述容置腔101腔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斗402与所述支架201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引斗403位于所述炬管30背离所述第一引斗402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引斗403与所述支架201转动连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引斗403背离所述收集盒401的一端的端部具有一转轴4031,所述转轴4031位于所述第二引斗403靠近所述第一引斗402的一侧,所述转轴4031与所述第二引斗403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所述转轴4031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架201上;当所述第二引斗403转动预定角度后,所述第二引斗403与所述第一引斗402抵靠或分离;所述收集盒401置于所述支架201上,所述收集盒401具有一带开口的收集腔4011,所述引斗组合40呈倾斜布置,且所述引斗组合40的最低点与所述收集腔4011连通,另外,所述收集盒401背离所述引斗组合40的一端具有一握持部(图中未标出)。需要补充的是,所述炬管30碎裂的部位位于所述引斗组合40的上方,所述引斗组合40的面积大于所述炬管30径向方向上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收集炬管30碎渣,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引斗402和所述第二引斗403靠近所述炬管30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拼接孔(图中未标出)和一第二拼接孔(图中未标出),当所述第二引斗403与所述第一引斗402抵靠时,所述第一拼接孔和所述第二拼接孔拼接形成一环形孔4021,所述炬管30穿设所述环形孔402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炬管30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拼接孔和所述第二拼接孔均为半圆孔,并令拼接形成的所述环形孔4021为圆孔,当所述炬管30穿设所述环形孔4021时,所述炬管30的外管壁和所述环形孔4021的孔壁贴合。

参照图4和图5,现对所述引斗组合40和所述收集盒401进一步说明:由于所述引斗组合40以倾斜的方式位于所述炬管30碎裂区域的下方,且所述引斗组合40的面积大于所述炬管30径向方向上的截面积,炬管30碎渣易落入所述引斗组合40中并滚落至所述收集腔4011内,若仍存在部分碎渣残留在所述引斗组合40上,试验人员可通过毛刷将这些残留的碎渣扫入所述收集腔4011内,随后,试验人员可拿取所述收集盒401并倾倒所述收集腔4011内的炬管30碎渣,随后,为取出所述炬管30,试验人员需转动所述第二引斗403,当所述第二引斗403转动预定角度后,如所述第二引斗403与所述第一引斗402垂直布置时,此时,所述第二引斗403不再阻挡所述炬管30,试验人员可进一步转动所述夹持件202,令所述夹持件202打开所述凹槽2011。

为确保每次放置所述收集盒401时,所述收集盒401能与所述引斗组合40抵靠,且所述引斗组合40的最低点连通所述收集腔401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引斗组合40靠近所述收集盒401的一端具有两间隔布置的定位片4022,所述收集盒401置于两所述定位片4022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引斗402背离所述第二引斗403的一侧焊接有一所述定位片4022,所述第二引斗403背离所述第一引斗402的一侧焊接有一定位片4022,当所述收集盒401与所述引斗组合40对齐时,所述收集盒401恰置于两所述定位片4022之间,另外,当所述收集盒401置于两所述定位片4022之间,且所述收集盒401与所述引斗组合40抵靠时,所述第二引斗403难以绕所述转轴4031转动,避免了所述第二引斗403在日常使用中非人为地与所述第一引斗402分离的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进样系统50,所述进样系统50包括一软管501、蠕动泵502、一雾化器503和一连接管504,所述软管501的一端连通待测样品,待测样品为液体,所述软管501的另一端穿设所述蠕动泵502并接入所述雾化器503的进液口,所述连接管504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炬管30和所述雾化器50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蠕动泵502将待测样品液体送至所述雾化器503内,所述雾化器503还具有一进气口(图中未标出),如图3所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储气室60,所述储气室60内设有若干个储气瓶601,所述雾化器503的进气口与一所述储气瓶601管路连接,通过所述雾化器503将液体状待测样品雾化形成气凝胶,气凝胶通过所述连接管504进入所述炬管30内。另外,所述软管501和所述连接管50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氯乙烯塑料,所述炬管30的材质优选为石英。还需说明的是,由于所述蠕动泵502和所述雾化器503技术成熟,在市面上被广泛运用,在此不对所述蠕动泵502和所述雾化器503的结构加以赘述,所述蠕动泵502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文件(CN202222077357.2)所公开的一种能够送液的蠕动泵,所述雾化器503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文件(CN01209103.0)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分析仪器中的雾化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管504靠近所述炬管30的一端设有一夹紧件5041,所述夹紧件5041包括一上夹(图中未标出)和一下夹(图中未标出),所述上夹与所述下夹通过一轴体进行铰接,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之间设有扭簧(图中未标出),所述扭簧穿设所述轴体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抵靠,所述下夹与所述连接管504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炬管30靠近所述连接管504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301,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夹持部301位于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之间,当所述上夹夹持所述夹持部301时,所述连接管504伸入所述炬管30内预定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拆换所述炬管30时,当所述第二引斗403不再阻挡所述炬管30,且所述夹持件202打开所述凹槽2011后,试验人员可一手握持所述炬管30,另一手按压所述夹紧件5041,令所述上夹与所述夹持部301分离,进而令所述炬管30和所述连接管504分离,以更换新的炬管30。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炬管30靠近所述连接管504的一端具有若干个伸出端3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出端302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伸出端302外接主氩气管,另一所述伸出端302外接辅助气管,又一所述伸出端302外接点火线,其中,所述主氩气管向所述炬管30内送入氩气以维持炬焰,所述辅助气管辅助主氩气管向所述炬管30内输入低流量氩气,所述主氩气管和所述辅助气管均与所述储气瓶601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高频感应圈70,所述高频感应圈70的两端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且所述高频感应圈70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置腔101内,所述炬管30背离所述连接管504的一端穿设高频感应线圈,所述引斗组合40位于所述高频感应圈70和所述支架20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高频感应圈70得电后,所述炬管30设有所述高频感应圈70的区域产生巨大热能和交变磁场,由所述主氩气管送入所述炬管30内的氩气在通过这一区域后被完全电离并形成等离子炬焰,当由所述连接管504送入炬管30内的呈气凝胶状的待测气体经过炬焰时,待测气体中的待测元素在矩焰中受热原子化,并激发出相应元素的发射谱线。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炬管30的正上方具有一采光装置801,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光源室80(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室80位于所述储气室60的上方,且所述光源室80位于所述激发室10的左侧,所述采光装置801包括一光镜(图中未标出),发射谱线经所述光镜反射至所述光源室80内。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还包括一防护圈303,所述防护圈303套设在所述炬管30上,所述防护圈303位于所述伸出端302和所述引斗组合40之间,所述防护圈30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柔性石墨,所述防护圈303的外圈表面缝合魔术贴母面(图中未标出),所述凹槽2011壁面粘接有魔术贴公面(图中未标出),当所述炬管30穿设所述凹槽2011中,所述魔术贴母面与所述魔术贴公面贴合,通过所述魔术贴母面与所述魔术贴公面将所述炬管30预固定在所述凹槽2011内。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被阐明,其为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提供夹持件与支架转动连接、便于收集和清扫炬管碎渣、便于拆换炬管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便于拆换炬管的等离子光谱仪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全国客户专线: 0574-89069019

Copyright © 2021-2025宁波津准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备案号:浙ICP备2021006269号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2141号



返回顶部